新闻动态

旦生纪丨江苏省南通中学邢非凡:初遇到绽放:我的复旦之梦_父亲_高考_火花
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6:30    点击次数:62

作者简介

邢非凡,毕业于江苏省南通中学。2025级法学院学生。

当录取结果跃于手机屏幕之上时,一切尘埃落定。“复旦大学”四字,为我的高中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;“录取专业:法学”,亦为我开启了通向未来的大门。

熄灭手机屏幕,与复旦大学千丝万缕的联结,在我脑海中徐徐展开。

初遇

最先听到“复旦大学”之名,是在父亲口中。

说起来,家中与复旦大学颇有渊源。孩提时,常听父亲回忆他过往的学生时期。也许高考于他,是一个小小的遗憾。

“其实你父亲当年的分数是够得上复旦的,只是当年填志愿的时候保守了……”母亲告诉我。父亲是学法的。当年高考,先填志愿后出分。为防滑档,填志愿趋向保守固没有错,可这也确实造就了父亲的小小遗憾。

展开剩余85%

母亲的话是打趣式地说的,父亲听后也讪讪地笑,眼角却闪过一丝失落。孩提时的我并不懂得很多,只知道复旦大学是一所分数高,实力强的高校,是父亲的“梦中情校“。“高考”二字,对那时的我还很遥远,但是复旦大学的名字,却从初遇之时起,牢牢印在我心。

火花

现在回首,复旦大学的火花,早已在我心中点燃。

初中时,我大抵属于学有余力的那一类。母亲的单位常常开展一些培训活动,让我去给她搭把手,而我则借此之际,认识了当时兼职的一位复旦学姐。

我坐在会议室的角落,看着学姐会前组织动员学员,联系讲座老师;会中,在键盘上快速地打出繁复的会议纪要。我暗暗惊叹于,大学生活给予她的独当一面的能力。吃饭时,母亲安排我坐在学姐对面。学姐问我当今初中的生活,我则对大学的生活充满好奇,向学姐频频请教。培训结束后,学姐还赠予我一套复旦大学文创作品,它如此精致,让我爱不释手,心中火花开始迸发。

此后我不止一次遇到这位学姐,常常从她口中听闻复旦之事。慢慢地,复旦大学的图景在我眼中变得更为明朗——学习内容丰富,生活充满活力。

后来,我成功进入了江苏省南通中学。我认为,我离复旦大学,似乎又更近了一步,那火花已愈发明亮。

重燃

进入南通中学后,面对各学校顶尖的同学,文理分班后,我仅能守住年级中上游的位置。我深知,这对于进入复旦大学,是不够的。在高二最低谷的时候,我一度落到班级中游。班主任是看重我的,她鼓励我的同时,亦告诉我,那次成绩,距离我的目标还是有差距的。

“难道火花便要就此黯淡下去了吗?”

那年五一,父母带我去了趟复旦。看着校门口排队参观的人群,对这所百年名校满是期盼与渴望。走过复旦大学校史馆,隔着大草坪,望向相辉堂,我陷入了沉思。看着大学生们从身旁走过,那一刻,我真切地希望,下一次到来,是以复旦大学学生的身份。

调整心态,让微光重燃。我逐渐掌握了自己的学习节奏,不从众盲目刷题,而是查缺补漏,或有针对性地重点提升。我渐渐克服了向老师提问的恐惧与羞怯,甚至成了文综办公室的常客。我加入了数学学习小组,同比我水平更高的同学做着一样的课外题,渐渐地,我的数学成绩也有了起色。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,每节课我愈发专注,眼神中满是对理想与未来的笃定。

花火

高三下学期,终于在一模时跻身年级前五,此后的二模、三模,每次稳步前进一名。我考入复旦大学的信心与决心愈发强烈。我时刻铭记着“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”,告诫自己,想要踏进复旦大学的校门,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。

三模后,父亲的老同学询问我的高考目标,不假思索的,复旦大学四个字脱口而出。高考前夕,班主任给班上每个同学发了卡片,让我们在其上写下高考目标。此时的我,已没有半点犹豫与胆怯。

“复旦大学 法律系”七个字简短却又悠长,描绘着少年的那场梦。

高考考场上,笔尖一次又一次坚定地落在答题纸上,默默祈求如一二三模一般正常发挥,祈求可以用笔尖流露的汉字、英文、数字,圆那个复旦大学的梦。

招生会上,又有幸结识了复旦的学长(江苏招生宣传组国际金融学院马晓崟老师)、学姐,从他们那里,我汲取了许多关于填报专业的建议,让我对自己的专业选择更加明晰。他们的热情、真诚更能打动人心,从他们身上,我更加体会到复旦的多元活力、人文情怀,从而愈发坚定了我报考复旦大学的决心。

直到7月21号,录取结果映入眼前。站在这里,现在与未来相交织,梦想的花火终于在眼前盛放。

绽放

讲完为什么选择复旦,还有些话想说,那便是为何选择法学。也许有人对文科的许多专业前景并不看好,但是我认为,法学是属于未来的学科。法学,不仅仅是研究法的发展历程与过往案例,更是服务于未来的社会发展。伴随着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的不断发展,风险挑战日益增多,仍有无数的法律空白,等待着我们这些后辈慢慢填补。法律是人类社会的底线,未来科技的发展需要法律兜底,更需要法律指引。

父亲是学法律的,旁人总说,我想学法或多或少受到了他的影响,的确。然而我对法律的追求,更源于对正义的追求。私以为在社会中,虽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,黑与白,然而,实现法律的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,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必要条件。以法学为助力构建法治社会,维系社会公平正义,惩恶扬善,保护人民合法权益,足以见得法学亦是人民的学科!

复旦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,让我们理想的花火得以在人生的后续阶段进一步绽放。未来,面对更广阔的舞台,亦或者是更激烈的竞争,无论走向什么法律工作岗位,我都将坚定信念,手握这未来的学科,人民的学科,书写正义篇章。

复旦大学,我来了。

【旦生纪】栏目征稿

收集复旦er平凡而又动人的奋斗故事——故事中有学子们对高考的真实体验,对未来复旦生活的真切向往;故事背后,我们也想知道你如何走过没有星星的夜路,在书堆中学会欣赏粉笔屑在阳光中的飘扬。

来吧,把那些过去时光里纷纷扬扬的思绪整理成文字,把这些文字和同辈分享,为后辈引路,也替自己留份回忆。

投稿说明:

1.征稿对象:复旦大学2025级本科生

3.请将稿件以word格式发送至邮箱:fdzszg@163.com

邮件主题命名为“【旦生纪投稿】姓名-毕业中学-录取专业”

4.投稿被采纳后,可在开学后领取复旦文创礼物(小熊/帽子),具体领取时间地点另行告知

图文丨邢非凡

校对丨姚顺雨

编辑丨姚顺雨

发布于:北京市